1974经典高分剧情《窃听大阴谋》BD1080p.中英双字


窃听大阴谋海报

名称:窃听大阴谋

别名:对话 / The Conversation

主演:吉恩·哈克曼 / 约翰·凯泽尔 / 艾伦·加菲尔德 / 弗雷德里克·福瑞斯特 / 辛迪·威廉姆斯 / 迈克尔·希金斯 / 伊丽莎白·麦克雷 / 特瑞·加尔 / 哈里森·福特 / 马克·惠勒 / 罗伯特·希尔兹 / 罗伯特·杜瓦尔 / 吉安-卡洛·科波拉 / 拉蒙·比厄里 / 比利·迪·威廉姆斯

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地区:美国

年份:1974

语言:英语

时长:113分钟

更新:2024-09-14

窃听大阴谋剧情介绍

哈里·考尔(吉恩·哈克曼 Gene Hackman 饰)在旧金山开了一家侦探公司,他最近的一单生意是去窃听一对男女的对话。他精心地在一个广场附近布下层层的窃听装置,来捕捉这对男女所说的每一句话。窃听进行得很顺利,声音很清晰,但他不理解他们所说的话到底什么意思。 他带着录音文件去雇佣他的公司准备拿他的报酬,却被告知老板不在,便决定暂时不交出录音文件,并退回报酬。他只能小心翼翼地保管着他的录音文件,即使在聚会的时候仍旧提心吊胆,生怕录音文件被人偷走。千防万防,录音文件还是丢失了。心急如焚的哈里只能按照他窃听到的录音内容,于某日来到那对男女口中提到的酒店,却不想他正陷入一场巨大的阴谋中……

窃听大阴谋下载地址一

窃听大阴谋下载帮助

  • 0.推荐使用bt软件下载新资源磁力链。不保证电驴地址可正常下载。
  • 1.如使用迅雷下载提示‘任务错误,未知错误,敏感资源,违规内容,版权‘等等,可留言报错
  • 2.出现以上情况与本站无关,因迅雷官方响应政策屏蔽资源导致。
  • 4.如遇到老片迅雷下载速度过慢,可试着复制ed2k电驴地址或磁力链到迅雷网盘或百度网盘离线中下载,也可以试试迅雷会员速度加成。
  • 5.如某片全部地址都无法下载,建议您到留言中心告知。

窃听大阴谋豆瓣热评

  • 冰红深蓝2018-02-25 09:06:16

    1.揭示现代技术对人的无穷促逼与无孔不入的渗透,与[放大][凶线]构成[对话]关系。2.元电影,对偷窥与偷听的呈现,声画分离,画外空间,堪称教科书。3.在雾气弥漫的荒原梦魇里,在鲜血狂涌的马桶前,在破拆老屋传来的萨克斯低吟中,孤独与疯狂袭上心头。4.不能提名字的上帝与终于失陷的信仰。(9.5/10)

  • 皮皮鲁西西2009-09-17 00:48:30

    窃听片里的大闷片,导演在放长线,可我总觉得他没钓着大鱼

  • 欢乐分裂2018-10-06 20:06:51

    反转引发的高潮之前有大量关于男主的细节铺垫,因此这不仅是一个窃听&反窃听的故事,更是一个孤独男人最终的选择;阴郁梦境与仓皇现实互为倒影,构成富有超现实意味的风格,心理戏极为精准,惊心气氛在不徐不疾的调度间展现无遗,结尾寂寥的萨克斯苍凉有余味。

  • 有心打扰2014-05-06 21:09:14

    1.放大的声音,重复的对话,从开始欺骗,到结尾真相,而这就是语言的恶意,在人际传播中,语言失去了可信度;2.通讯的便利拓宽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却也在剥夺人与人之间的隐私;3.不安、流言,人开始变得孤独。

  • 粟熙2008-04-26 12:28:29

    科波拉的余生都在靠教父、现代启事录以及对话这三部电影撑世面,再无佳作。

  • brennteiskalt2011-08-07 09:39:32

    [对话]唯一的失误在于过于着重于主人公的性格危机,以致前半段过长过慢。当[放大]式的哲学思考一点点被揭露出来之后,影片才最终爬上了应有的高度。这是一个关于试图擦掉生活痕迹而不能的政治寓言,一个无论如何也看不到真相的哲学宣言,一个一切既成事实都被踏破的时代特写,最终结果自然是一地鸡毛。

  • 鬼腳七2011-07-02 21:22:18

    我不理解那些认为这片低于科波拉其他作品的人,叙事的通篇节制和血腥爆发,人物造型,无源音乐的切入,对人性的终极失望,曾经工作的心理阴影,落寞高手的无人应和,直到最后萨克斯吹出空空荡荡的无语状态。科波拉的老辣和辛醇展露无疑,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给出五星的?

  • 米粒2012-07-29 08:17:45

    牛逼!原声配合不断的闪回,科波拉的心理术快把我压死了,看得一身汗。非常赞!(然后果然在片尾看到了Walter Murch的名字)

  • 刘小黛2010-11-17 22:00:38

    最后拆屋寻找窃听器演奏萨克斯的结尾,就像音乐一样对人情绪步步深入的抽丝剥茧。

  • 伊菲吉妮娅2020-06-06 17:53:55

    重看,升一星。自我建筑体系的崩塌,科技变革带来的惶恐与焦虑不安如影随形;当侵犯别人成为一个人的常态,其必将异化,危机感也必时刻相随,所以当“捕猎者”发现其转变为“猎物”的时候,这种惊愕与挫败是无法接受的;窃听不同于偷窥,偷窥是直接看到具象的事物,而窃听在一定程度上是要依靠想象,但想象力是无法把控的,而对于无法把控的事,人生来就有一种恐惧感,科波拉便通过声音与影像将这种恐惧以极高超的视听语言表现了出来,前面所有的冷峻压抑,都在最后二十分钟内集中爆发,而这种爆发注定是无法消解的;主人公的焦虑与孤独也注定无法弥补。

  • Granite_花花2013-09-26 21:09:43

    NB的开场,一流的叙事剪辑和声画配合,暗示心理惶恐的配乐,看似缓慢的节奏却衬托着紧张的氛围,加上哈克曼精湛的表演,简直是完美的电影。结尾再次令人刮目相看!

  • seabisuit2017-02-25 23:58:28

    放大照片和对话录音都是由此产生的一系列调查真相的心理事件连锁反应,而最后对自己的怀疑跟后来基耶的《影迷》一样上升到了虚无的哲学高度。科波拉靠《教父2》与此片连夺金棕榈和奥斯卡确实够牛的,还有美国当时很深的政治背景。事业爱情信仰都没了人也就快疯掉了,哈克曼有几场要挣脱孤独的戏演得太好了。资料馆。

  • 吴邪2022-05-02 18:38:57

    监视和被监视,窃听和被窃听,受害者和谋杀犯…录音对话在不断重复中成了Harry的梦魇,寻常的对话和轻快的音乐被肢解放大解读,business里真没有human nature和curiosity吗?“I’m not afraid of death, I’m afraid of murder”… Harry是窃听精英,自称Freelance Musician,也是半死不活躺在公园长椅的人;最后他拆毁了屋内的一切,还是无法摆脱摇头晃脑的摄影机和观众。 和同时期的教父,现代启示录连着看也是相互承接的序列;有希区柯克,安东尼奥尼和塔蒂的印记… 另:科波拉特地为John Cazale写了角色,斯特里普把它称为邪典电影

  • Ocap2018-04-07 22:53:28

    某种层面上可视为窃听者版的《独行杀手》(生活被职业剥削的人道悲剧)。浴室那一段是我看过的对《惊魂记》最高级的致敬。

  • 蘇小北2012-02-07 00:06:27

    既可看作對權力的隱喻,也可看作現代工業體系下的人類處境,個人生活的完全社會化及個體隱私的公開化。福柯的規訓與懲罰、鮑德里亞的消費型社會以及內爆理念。尋不到的竊聽裝備,權力對於個體生活的過度擴張與滲透的難以規避。歐美視域的不同,隱藏攝像機深入內在(人性),對話則向外的姿態(體制)。

  • 马克西米利安2012-02-18 23:40:13

    终究是轮回理论和阴谋论,利器用于人却终究害己。虽然很闷,但还是不错。主旨最后才吐出来,中间有很长的部分都属于情绪段落,不具备实际的剧情意义。不过,学会怎么说废话,怎么把废话说出意义来,也是很必要的。

  • 蓝河的风儿2022-06-21 12:00:56

    本片刻画了一个内心背负罪恶感与孤独感的窃听工作者。铺垫有点多有点闷,剧情两句话足以概括,但是后半段开始出彩。可以说,科波拉提供了一个“视听演绎人物心理”的优秀范本。比较有创意力的点在于声音的处理(窃听者与被窃听者声音交织、大篇幅声画分离、声音的残缺与反复),但是在刻画男主角巨大紧张感与疏离感的时候,又不得不采取传统平庸的“幻梦呓语”“真假场景”等视觉策略。好在得益于窃听工作的特质,悬疑感、不安感、焦躁感的塑造全部在线。稍可惜的就是这种焦躁与孤独,有点点局限化,仅限于刻画窃听者,没有延展性与共鸣感。

  • Serge2020-05-14 22:47:47

    科波拉在“水门事件”酝酿出的作品,英文片名“对话”显然更贴近影片的本意,以一段窃听到的对话展开,而这段对话也在其后不断出现贯穿全片,奠定全片的基调,剧情上相当出色的悬疑设置,科波拉以急促的音乐与纷杂的混音带来极致的听觉体验,画面上缓慢的镜头移动,大部分长焦镜头的拍摄给人一种窥视感,对影片的气氛烘托有相当积极的影响。全片几乎为吉恩·哈克曼的独角戏,对形象的塑造的相当成功,沉默寡言,怀有心事,神经过分紧张的侦探形象呼之欲出,结尾处在一片狼藉的房间里独自吹响萨克斯的画面,让人深感凄凉、孤独与无助。片头引出主角的逐渐放大的长镜头是一处为人称道的场面调度,简单的镜头设计在引出主角的同时,相当可观的凸显了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并引出了全片的主要事件,也奠定了全片压抑的风格。

  • 迷宫中的站起来2018-05-15 10:10:06

    现代设备对人的异化史:60-相片-《放大》,70-录音-《对话》,80-电视-《录影带谋杀案》。精妙处在于角色自己的道德审视与恐惧投射,见微知著的敏感有深入皮层的感觉。表现手法还是科波拉式迷离,整体更像是部欧洲片

  • 嘟嘟熊之父2020-02-20 17:15:40

    伟大的声音电影。窃听者与被窃听者的命运互换形成复调,再现城市游荡与独居梦魇,邻居的侵入、情人的追问、同行的挑衅、雇主的威胁,身份的异变使Caul从掌控一切的俯视者(上帝)成为被操纵的棋子(凶手)。声音的前置事先制造骗局,而影像的延迟强化了骗局的“真实性”,以此展开的封闭循环将人物无路可退的焦虑与孤独展现的淋漓尽致。

  • 甜水园子温2022-05-09 22:15:42

    作为一个不喜欢安东尼奥尼的庸俗观众,我愿称这部片子为妙趣横生版《放大》……

  • 麻木粮姜2012-04-27 14:55:10

    这种类型的电影很容易拍扯,也容易成就神作。科神是最擅长用场景表现心理的导演,加上哈克曼的精湛演技,精致的音效,精彩的爵士乐,真是精益求精~最后一镜不禁让人感叹,为什么70年代的类型片都这么文艺啊?!

  • Miu2019-03-16 16:48:42

    剧情有点。。不合理,男主搞出过各种大事的人, 会对一个婚外恋的小活这么上心?十几岁出道这种活接了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吧,而且不管什么活被窃听的人大多有问题,之后各种花式伤害也避免不了,男主要这么神经敏感早隐退了。男主可以对自己的炮友都保持绝对神秘,这样的人很多很多的行为都是根深蒂固的习惯,就算是情绪再崩溃也绝不会让一个不认识的女人在自己放工具资料的老窝过夜的。在窃听工具展销会上被竞争对手往胸口硬塞一支钢笔,居然就让它一直在口袋里留到晚上,这样你还给我说男主是窃听界的神秘传说no.1??老总裁在明知对方有两个人,有一个还是年轻力壮的男人的时候,还亲自独自上门捉奸,总之。。优点的话就是开头的很多细节描写,让观众对男主移情的效果非常好(到片尾因为逻辑问题也同情不起来了)

  • 失意的孩子2020-06-17 00:50:40

    8.4 重看,属实杰作。《放大》自内倒塌,《对话》由外挤压。显然是从当时美帝社会的政治抑郁出发,引发一场信任-信仰-存在危机。影片风格总体平稳,超现实段落如火花霹雳,正如片中所描绘的“平静”生活,最后豹尾扫荡。

  • c. velasquez2018-11-20 18:20:33

    科技的伦理性和冷战中被颠覆的信任和信仰 声音的重复不是通过穿刺获得真相 而是通过催眠隔离真相 解释背离了理解 忏悔之举背离了维护正义;上帝是窃听者的祖先 他恬不知耻地刺探每个人的内心世界 因为软弱的人类服从良知声音的召唤结构 这一全知的他者是想象的凝视 起象征秩序的缝合作用 人们在上帝之国中自我审视并获得自我认同 但终究会意识到上帝是来自对象a的凝视 这一缝合是徒劳的 上帝或许不是全知全能的 他像窃听界第一把交椅Mr Caul一样无知无能 窃听和偷窥是异化了的想象的凝视 服务于一种病态的他者秩序 它无限趋近于来自实在界的凝视 是匮乏的不可知的 无处不在却又不可能被找到的 它就是结尾男主在物质和精神的废墟上孑然一身地演奏某种爵士挽歌的原因; 窃听773房时我觉得是当时发生的争吵声混杂在录音闪回中 心理真实和超现实的大胆一笔

  • sirius_flower2021-06-13 11:34:17

    声音版的《放大》却在风格上更贴近科塔萨尔的原作 即便到了最后我们也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 电影在结尾五分之一让男主的道德罪感完成了对其理智的吞噬知道把妄想症状推及观众 即便我们知道这些也无法区分真假。不同于安东尼奥尼呈现的照相与电影对凶杀现场的矛盾呈现 科波拉的声音似乎在宣告着自己的绝对客观性 在几段调试之后变得可辨识的声音明确表达了预谋杀人的可能 这也成为观众切入的节点 而其后的急转直下则将观众置于和男主类似的境地。一方面身边无人关心窃听本身与真实的关系而更多当八卦的佐料消遣,另一方面则是神秘雇主似乎酝酿着的无边无际的阴谋,被放大的录音证据不仅是现实的材料而是男主职业的信仰 其伦理上的崩溃与诉诸宗教的无力都为了抱住信仰直到妄想监控即所有。神奇地与水门事件耦合而成就了其银幕之外的地位 今天看来

  • Panda的影音2017-02-25 17:50:55

    ⒈个人喜欢《窃听风暴》胜过《窃听大阴谋》;⒉那个窃听技术交流学会让我有些略奇之感,虽然了解到的是曾经的窃听技术;⒊结尾的反转设计挺不错,惊喜;⒋老实说:若不是在中国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观影,这情节推进(叙事节奏)缓慢的片子在电脑或手机上观看可能会让我看得失去耐心甚至昏昏欲睡?……

  • iMilano2012-09-25 17:54:50

    不可信任的世界,人渐渐把自己拆解成空无一物的废屋。影片特点在于对主角心理的刻画表现,贯穿全片的爵士钢琴配乐对烘托出全片脆弱、敏感、困惑、诡谲的气氛居功至伟,堪称神来之笔,影片结尾精彩而深刻,但缺点是中段略显冗长沉闷。

  • 思路乐2020-07-13 22:19:35

    【A】实在是妙不可言,这大概是科波拉电影中对于心理外化描写最为精致的一次。在悬疑题材的架构中,科波拉悄然引出两个主要论题:即个体在信息危机的环境下所产生的异化,以及在视听重建中所无可避免的主观性。影片前三分之二都在加强描写主角作为个体在群体内的「孤独」,以及在情感与工作上所表达出的猜忌与疏离,他渴求接触,却又徘徊于虚无。科波拉加重表达出这种寄生于个体内的矛盾性,同时又将这种矛盾合理化,以体现出外部环境的压迫对个体的异化到了何种程度。最后二十分钟是绝对的完美,与《凶线》不同的是,《对话》里的影像永远是滞后的、封闭的,甚至是“臆想”的,主角与观众一样,被声音所引导,被感官所欺骗,被“真相”所击溃。最后一幕,爱情、事业与信仰在那一刻悉数崩塌,唯有「艺术」可以承载这个落寞的灵魂。

  • 韩伯愚2015-01-22 14:56:00

    虽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但是弗朗西斯·科波拉把一个小悬念拍得风生水起,同时在在剪辑和音响上也让观众颇为享受,塑造出来了谜一般的惊悚气息。电影像是一只有力而镇定的手,逐渐把观众拉入了恐惧和窒息的境遇,同时作为编剧和导演,科波拉展现了自己非凡的心理把握能力。

  • 狮子真好吃啊2009-10-26 12:19:59

    科波拉同学是文艺青年,参见rumblefish,这部和apocalypse now,其实他是真擅长拍心理。soundtrack是神作

  • Pincent2022-07-08 02:26:32

    85/100 #FIFF25# 剪辑真不错。偏执狂的心理悬疑,有时几乎像一部希区柯克电影。那些飙车的年轻人似乎暗示了一些时代乱象,当然还有最核心的在此时代不再具有隐私的不安全感,拼凑出一个异化的、满是政治秘密、精神压力和偏执狂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没有人再对媒介内容及其传播对象有绝对的控制权。区别于《放大》,因本片的美国特性(后水门事件,更不用说当下的后斯诺登时代),也因本片声音所具备最重要的地位,一段简单的对话经由声画被分解的影像媒介转换为一种孤独的心理回响。当然比较关键的环节也在于另一个观众/听众的想象,由此揭示的是蒙太奇的功效,我们作为听众as主角的观众,又何尝不是在用电影窥视他人的生活呢,柱子、窗台、百叶窗帘...和我们所观察的人物的细微动作等,构筑起了可信的电影。

  • 五色全味2013-08-01 01:15:17

    充滿銳意的聲畫運用(更不消提美術,演員調度和camera movement),真正是個電影天才!繼承了hitchcock式心理時間的控制之外,一個簡單故事中更寫透了人物內心的“恐懼”(最後一刻,他的恐懼驅使他連最敬畏的“信仰”也不得不破壞)

  • 托尼·王大拿2017-05-02 17:47:52

    声音叙事,心理外化,抽丝剥茧,彪悍。

  • 乌咪2009-08-24 14:22:01

    科波拉编剧兼导演,吉恩·哈克曼主演,获1974年戛纳金棕榈奖;美国奥斯卡奖三项提名;全美影评家联合会最佳导演奖。里边还有年轻的哈里森·福特,当时可真年轻啊……

  • Lycidas2016-08-25 06:09:19

    @filmoteca 觉得中文片名极其愚蠢,直接翻成“对话”就很好,毕竟整部片的格局非常小。但小并不等于少,隐藏在层层精密繁复技巧(其高竿之处恰恰在于看起来无比轻巧简洁)下的内核仍然是科波拉擅长的虚无与孤独,相当迷人。theme无疑是纯钢琴配乐巅峰之作,百听不厌。

  • 柴斯卡2020-05-24 15:08:11

    好久不看电影了 节制的镜头很迷人 心理好细腻啊 和我正在写的一个故事还挺像的 虚无的现实 血腥的梦境 不知该信什么的大城市 不再有展示自己的勇气 脆弱 欺骗 恐惧与废墟中的萨克斯

  • 暂时被分裂2019-12-08 11:43:17

    70年代好莱坞电影。弗朗西斯 福特 科波拉(“电影小子”)。好莱坞越来越热衷于研究欧洲艺术电影所开发的讲故事技巧:注重气氛的营造,人物的刻画和暧昧复杂的心理揭示。科波拉最具野心的艺术电影。影片把艺术电影与好莱坞类型电影两者的的惯例融合起来。比起安东尼奥尼的《放大》,科波拉更深入地剖析了人物的心理。让观众漂浮在不寻常的时间和心理空间之中。

  • 阿廖沙2009-08-26 22:41:38

    高潮靠后的电影。抛开政治映射,从最后寥寥几个镜头看悬疑惊悚故事很明显也不是导演想说的重点。从头到尾想表达个人自由被剥夺的危机感 和被剥夺后的心理忧虑状态。电影的整体架构也是后来诸多作品的典范,加上对人心理表现的细节处理比较到位,大师风范尽显

  • 冰山的阴影2018-12-31 23:22:57

    Blow-Up 是视觉性的扩张,此片则是听觉性的渗透。从大众心理的角度剖析则是水门事件后美国社会无解的信任危机在作祟。当窃听者在主观道德与客观存在的双重压力中沦陷,引以为傲的信仰就此坍塌,长城自毁、一溃千里。

  • Lies and lies2020-02-19 21:52:28

    不可思议的人物,不可思议的电影,用了几次“错误”的声音剪辑来呈现Caul组织事件的过程。结尾拖沓了,若是再利落一些则近于完美。

  • 傻乐的猫2011-01-08 12:40:11

    罗伯特杜瓦尔让助理哈里森伏特雇用窃听专家金哈克曼监听老婆和情夫以获得偷情的时间地点,结果反被奸夫淫妇杀死。科波拉拍于水门事件后,旧金山取景。风格冷峻,可看作哈克内《隐藏》及德国片《窃听风暴》的前身。

  • KID Y2020-04-16 18:37:19

    8.8 声音的“放大”,不断重复的对话充当环境音,如同梦魇一般萦绕在观众和主角的心中,愈发令人恐惧。当声音消失了,一切也已不可挽回。结尾有一种无能为力的颓废感,也写满了主角的孤独与落寞。

  • Dear Cosmos2022-11-03 00:31:53

    科波拉层次最为丰富的作品,声音版的《放大》。视听调度经营得十分有耐心,不断地倒带、重播,彻底地玩弄摄取的声像,也彻底地让“真实”退居后景。科波拉透视了“窃听”这一行为的核心动机,是用想象填补窃听者的欲望,需要经由二次的构建——在这个构建过程中,“臆想”往往就此入侵意识,替代你对现实的认知。Caul最终受到的惩罚是可怖的:他的良心永远无法平静,那段“对话”成为了他内心挥之不去的幽灵,他将不能再依赖向上帝忏悔来安抚自己,不可证实的罪恶感吞噬了他所有的信仰,就此被无尽的焦虑淹没。

  • touya2022-12-07 12:43:51

    除了片中涉及到时代的冷峻特色,整部电影科波拉把肃杀、惊悚、迷离感全部融合在一起,现实题材中的超现实梦境,男主不稳定的精神状态,甚至来一段恐怖电影式的喷血……窃听的真相反而很简单,但观众通过男主不够可靠的眼睛和可靠却带着主观判断的耳朵获取的信息有很强的迷惑性,剪辑和音响效果非常妙,烘托男主怀疑一切的精神状态。窃听者反被窃听,最终落得风声鹤唳,一地鸡毛。七十年代的科波拉真是太强了。

  • 2noWfall2020-08-03 17:56:11

    仿佛拍的是那个年代人的一生:冗长、不安、被利用。杜瓦尔出场惊喜万分!声音很棒,依稀听到了希区柯克的感觉。

  • Nakadai2013-11-24 14:14:37

    很有意思的题材,Coppola塑造的这个专业到偏执的人物被各种细节和心理刻画凸显的非常立体,这种相当主观的叙事手法也起到增加悬疑,渲染气氛的作用。反复的录音运用也很有意思,对于之后的剧情反复起到关键作用。

  • AllenZ2011-11-25 22:17:51

    心理活动和气氛渲染做得很好,只是前面赘述太多★★★★

  • 莫呼洛迦-屁股上的青春在歌唱2023-09-10 23:15:38

    倀鬼的哀歌。 Caul 監聽他人,但也被自己和他人監聽。監聽自己的是道德,自我審判的也是道德,向上帝贖罪是想得到道德的寬恕,對自己加害的對象感到不安、愧疚乃至精神失常則是道德對他的刑罰。 他明知這一切不對,仍選擇繼續做倀鬼,他給自己開脫的藉口是「我只是在工作,並沒有參與加害。」就像他每次跟著唱片演奏薩克斯一樣,他只是在附庸權力和趣味,至於他究竟是誰,再追問兩句就能讓他崩潰。因為,他從來不敢正視自己,不敢面對自己。 這個寓言式的故事今天同樣在上演,倀鬼們都在把他們的行為合理化、正當化,直到最後電話那頭傳來自己演奏的哀樂,才發現原來自己才是殺死自己的兇手。

  • 明鑫2016-01-10 12:43:31

    马桶、抽水声、电话铃,这些意象不再是审美的,而是枯竭的,倒影出你我生存的本质;爱不是行动,而凝滞在表达,对象在凝滞中消失;导演完全采用反类型片叙事,连爵士乐也不再能欣赏,反而成为焦虑感的来源。科波拉呈现出最本质的焦虑与幻想,重新定义了叙事与电影配乐,然后他去拍《教父》。

  • Mr.D2011-03-28 22:31:40

    科波拉这家伙总是这么庄严滞重,一点幽默感都没有,片子拍的无趣死了,摄影追求空间感有个毛用,故事敢说你不薄弱

  • 方枪枪2017-06-30 17:51:06

    故事其实也蛮简单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无非只是别人手中的棋子,但导演意不在此,而是要讲述一个画地为牢,自作孽的窃听者故事,重在主人公性格与心理的矛盾刻画。总而言之,电影整体略闷,喜欢不来。

  • 樂啊樂2020-02-18 23:09:08

    其实挺简单的一个故事,好奇心害疯一个人,窃听一场对话,电影就反反复复出现,声音的设计非常不错,声音仿佛已然成为心魔,最后的疯魔拍的很棒,男主的话再少一点,生活的环境更孤独一点可能会更佳,但是最后拆家那里拍的真心不错。ost很棒。

  • ycho2013-04-08 06:07:19

    窃听者反而被窃听,毫不知情的女友不堪等待而离开,信任的雕塑都被砸烂,最后把房子拆了去找窃听器……从一开始就先入为主的讲故事,最后结局才发现原来完全不这样……Harrison Ford当年还未成名演了个小配角……

  • 肖浑2018-08-03 17:41:27

    7分。渣译名,哪有什么大阴谋,全是男主内心戏,孤独侦探承受良心折磨。可是这么脆弱的人又是怎么做到行业顶尖的呢?大量表现疏离空虚感的写意镜头。太多直接窃听效果,窃听者和被窃听者同时出声,容易造成听觉不适。

  • 汪金卫2017-02-25 23:56:59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一个破坏安全感的孤独男人的孤独与安全感的缺失。几乎无背景音乐,节奏过于缓慢导致我昏昏欲睡。台词与节奏有点诡异,很难入戏。反复播放的录音并未与剧情引起很好的化学反应,对于电影最大的悬念,最后揭开的所谓谜底,也有点失望。不过片头设计很厉害,悬疑气氛十足

  • Zola2013-01-07 04:43:57

    开头的长镜头非常不错,人流中到底应该注意谁,就像窃听一样,从千言万语中抽丝剥茧。

  • 本多2018-04-23 22:06:07

    不得不说1970年代的PVC风衣真的很抢戏!